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搭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校际交流合作,11月11日上午,伦敦大学学院Justin Dillo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Lau Kit Ling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陈笑鸽博士来访我校,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楷植教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文娟博士、讲师严晓梅博士、学科与科研办主任吴燕、党政办公室主任高艳等一行莅临我校进行访问交流。交大实验副校长冯志兰及有关负责教师会见来宾。
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来访团走近学生、深入课堂,对交大实验校园各功能空间进行了实地参观,在学创分中心、特色课程教室、“钱学森”校园微展、“五育”文化连廊等空间场馆来访团纷纷驻足停留,和陪访人员进行亲切交流。此外,来访团重点参观了我校人工智能活动室,数字人智能问答、高精度“动捕”系统等吸引了众人目光,来访人员对校园智能空间建设赞不绝口。
在参观交大实验校园后,为感受我校多区位资源优势下的特色课程教学模式,来访团深入船舶工程特色课程授课教室,旁听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设的一贯制特色课程——小学部《数字孪生与船舶建筑工程》特色PBL课程(Project-Based Learning),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妙趣横生的教学互动等,我校的特色课程教育模式得到了来访团的高度认可。
座谈交流环节,冯志兰副校长对来访友人表示了热烈欢迎。她围绕“未来学校”的办学理念,向各位来宾介绍了交大实验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针对多元化特色课程设置、多学段教学特点、科技赋能教育理念、校园管理与师资配备等方面,向来访各位介绍了交大实验的办学情况,来访团对“科工通融、人文浸润”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肯定。
Justin Dillon教授对学校如何在常规课程中采用类似特色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提到学校作为实验性教育学校的特色及其资金来源,了解到该校作为闵行区首家实施十二年一贯制教育的公立学校,获得了政府、上海交大本校以及校友等多方面的支持。
Lau Kit Ling教授针对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教育方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对于交大实验校本特色课程中,对教师从关注知识传授到关注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表示赞同,并和与会人员共同讨论了特色课程和传统课程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的异同。
吴燕代表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学科与研究办,表达了希望未来交大教育学院能够和交大实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的意愿,合作建立起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以及在未来课堂教育等方面能够取得有价值的合作成果。
郭文娟针对自主学习和课程策略研究,尤其是项目式课程开发方面,提出了合作意愿,作为教育中心研究者,希望能够把研究者理论方面的优势和交大实验一线老师的实践相结合,展开相关合作。
严晓梅作为聚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课程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与学校建立户外教育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
陈笑鸽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和课程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希望在未来能搭建起学校与交大实验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基础教育特色课程设计的研究和发展。
交大实验坚持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办学,学校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为培养全球化时代下的优秀人才设计教育方案,以十二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范本,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创新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