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于 2025年7月1日至2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本次培训采用 “集中理论授课 + 分学段研讨”的形式,以 “双新” 背景下的教学转型、数智化赋能、德育沟通策略为核心,结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特点展开精准化培训,为全体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立体平台。

闵行区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殷秀德以《专业发展,让教师生涯充满 “期待”》为题,强调教师需从 “知识传授者” 转型为 “课堂设计者”,并从课堂教学、学业质量、专业平台、教学研究四大维度,为教师指明职业发展路径,鼓励青年教师把握区域发展机遇,在教科研中实现专业蜕变。

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孙静贤带来《课堂质量跃升 实践策略精华》培训,她提出教学内容需从 “合理规划、逻辑连贯、循序渐进、深度把握” 四个维度有序组织,特别针对学校小初高贯通特色,强调学情分析与阶梯式提升计划的制定,建议通过数据驱动教学反思,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在同行交流中不断反思、循环改进。

闵行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彭尔佳博士以《漫话教师教育科研》为主题,从价值性、专业性、结构化三个维度,指导教师从实践中挖掘科研素材,强调 “边教边研” 的经验积淀,通过构建 “问题链 — 行动链” 推动教学改进,让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 “蜕变之旅”,最终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与智慧。

闵行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太如作《数智转型背景下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架构与展望》报告,从“区域背景”“数字化转型”“能力模型构建”“区域精准教学能力培养路径”和“未来规划”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闵行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描绘出清晰的路径。

交大实验副校长冯志兰以 “在细微之处‘育’见爱” 为主题,系统梳理学校德育工作,通过 “筑起点、绘蓝图、追光芒、预见未来” 四个维度展现育人特色。展望未来,冯志兰副校长表示,学校将以品格学院为依托,打造科学化、系统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同时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搭建数字化成长平台。

上海市德育工作督导专家李金瑞带来《有效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讲座,围绕家校沟通的核心要义、实践技巧及学生成长规律展开,为老师们搭建了科学沟通的理论与实践桥梁。

闵行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群来到交大实验学创中心航空航天教师,代领交大实验全体小学部教师聚焦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研讨,李主任以数学二年级课程为例,强调目标设计的科学性,提出教学准备需重视 “前测”,问题设计要贴合目标,课堂活动体现递进性。对于老师们提出的疑惑,李群主任也及时予以解答,并鼓励大家把所学用于实践,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冯志兰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李群主任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此次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老师们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初中部以“问题导向 + 经验共享” 为核心,围绕“教师课堂突发情况应对小妙招”、“初中生课堂纪律管理的入门级方法”、“各学科中的‘隐性德育’小细节”等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困惑展开分组研讨,形成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随后,交大实验副校长朱诵玉结合老师们的研讨成果总结并强调: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教师需提升自身素养并加强家校沟通;管理上要做到严而有爱,让学生既心怀敬重又能感受关怀;同时应提前规划个人发展路径,将职业规划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最后,要尽快适应新环境,携手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构建起交大实验温暖和谐的教师队伍。

高中部研讨由刘贵明老师主持,全体高中教师积极参与。交大实验名誉校长曹建华分享教育心得,他着重强调教育是师生“双向奔赴”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爱为基石,深入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持续精进学科教学;同时,他号召全体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团结协作,凝聚教育合力,共同护航学生发展。在深入的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师生关系建设、优良班风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习内驱力激发以及家校沟通协作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本次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融合了前沿理念、实践策略与学段特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交大实验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未来,交大实验将始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携手全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数智技术为助力,在教育新征程中砥砺前行,共筑区域教育新篇!